您正在阅读关于自由潜水减压病躲在角落的鱼的文章

为什么自由潜水员不能吸水肺潜水员的压缩气体?

本文作者:躲在角落的鱼,潜水

那为什么自由潜还是不能吸水肺的气呢?

为什么自由潜不能吸水肺气?

首先,有的同学说吸了会爆肺。为了论证也发了个带空瓶子下水的视频,证明空腔在被压缩的情况下充入压缩气体,上升的过程中其内气体膨胀,上水后瓶子已经变得硬梆梆。

没错,如果吸了压缩空气以后闭气上升,肺泡内的压缩空气会在上升过程中不断膨胀,如果脆弱的肺泡承受不了气体膨胀带来的压力,便会破裂,从而造成气胸气栓等要命的情形,俗称 爆肺

1.gif

那么在上升过程中吐气可以避免爆肺这种情况吗?老司机听有人说不可以。

老司机很是鸡动,想当年老司机水肺遇到麻烦的时候也靠这种吐气上升的方法活下来过,这就是水肺里的cesa紧急上升啊,这是任何一个水肺新手都会学到的技巧呀!


那为什么自由潜还是不能吸水肺的气呢?

因为减压病。

水肺潜水时,因吸入的是压缩空气,并且肺泡内氮分压高于血液中氮分压,氮气在血液和身体组织中的溶解度增加,便会有大量的氮气以物理状态游离于血液和组织中。

image.jpg


image.jpg

嗯,没错,就像可乐一样。

image.jpg

在水中上升时,人体由高气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体内多余的氮便由组织中释放而进入血液,并经肺泡逐渐缓慢地排出体外。如果上升过快,氮气排出速度赶不及释放速度,便会以气泡的形式聚积在身体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体栓塞,阻碍血液循环。

减压病症状

减压病轻则表现为皮肤症状,比如皮肤红疹发痒、皮下出血等,中度会造成四肢关节及附近肌肉疼痛,重则导致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系统障碍甚至死亡。

这就是为啥水肺潜水要缓慢上升的缘由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明白了,如果我们自由潜闭气下水,肺里存留的是一个大气压的空气,那么一般不用考虑减压病,但是如果在水下呼吸水肺的压缩空气,那么跟水肺潜水员相同,根据亨利定律,我们的体内也会溶解比呼吸一口气要多得多的氮气。

0.gif

这时候再以自由潜的速度上升,那么减压病的机率将会大大增加,这就是为什么自由潜不能吸水肺气的最重要的原因。


那么,自由潜会发生减压病吗?答案是“会”

老司机总结了一下自由潜可能发生减压病的几种情况:


1.大深度的自由潜

大深度下潜可以让氮分压很高,另外不是特别深(比如五六十米)但是底部悬停时间较长的下潜,都会让氮气溶于血液和组织较浅深度多,所以也会有减压病风险。

2.大量反复的自由潜

即使深度只有三四十米,如果大量反复或者水面休息时间不够的自由潜也会导致减压病,比如一些爱好玩儿水下推进器的同学,并无太多二氧化碳和乳酸堆积,于是忽略了水面休息,造成体内氮气堆积过多。

超过30米 的自由潜水面休息时间一般依深度计算,深度的数字除以五就是需要休息的分钟数。

即下50米 需要休息10分钟,下40米需要休息至少8分钟,下30米需要休息至少6分钟。

深度不超过30米 的自由潜水面休息时间一般依时间计算,潜水时间的两倍即是需要休息的分钟数。

如下潜时间1分钟水面休息便是2分钟,下潜时间3分钟水面休息便是6分钟。

3.水肺后自由潜

这简直就是重灾区!

单瓶水肺18小时多瓶水肺24小时内完全禁止自由潜,或者依照电脑表,禁飞时间内也不可以。

然而很多同学认为“水肺完了我在很浅的区域自由潜一下应该没啥吧?”“五六米绝对没事!”。

其实,自己动手算算气压变化幅度就会发现,两三米的气压变化堪比飞机的气压变化并且比飞机上的气压变化更迅速。

飞机升空后客舱内部大约为2000米海拔高度的气压,也就是80千帕左右,比起海平面100千帕的气压约减少20%,而这种较慢的减压过程可能会引发减压病。

水下五米的大气压为1.5bar,上升至水面1bar,压力变化幅度为30%以上,大于乘坐飞机的气压变化,并且时间相对飞机舱内减压来说极短,气压变化程度更加剧烈,所以体内同等量余氮的情况下患减压病的风险远大于乘坐飞机。

老司机见过水肺潜水后自由潜下去四五米深捞配重结果引发减压病的,还好进高压氧舱及时,并无性命之忧,当然,这个世界上也有毛爷爷都解决不了的严重情况。

2.gif

只要不作,自由潜能玩儿出减压病的几率还是极小的,所以我们只要正确避免,就不会成为一瓶摇晃后的可乐。

应该如何避免

除了刚才说到的.....保证足够的水面休息时间以及不在水肺潜水后进行自由潜

我们还可以大量补水,保证血液循环通畅及身体排氮正常。

image.jpg

潜水时避免深度停留过久,超过60米的潜水上来后当日不可再次潜水,超过80米的大深度潜水还可以在返回后吸纯氧。

如果怀疑自己罹患减压病,那么需要及时通知当地医疗或救援机构,并在救援来到之前静躺休息,保证吸纯氧以及每小时1升的饮水量。


躲在角落的鱼微信号
合作作者 躲在角落的鱼 微信二维码

信息来源本网站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